(三桥合龙时场景) 胡一杨/文 资料、网友、自拍/图
襄阳三桥、五桥将于9月30日同时通车。其正式名称“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均取自被称为“米襄阳”的北宋书法大家米芾先生的作品, 24日上午,笔者约上几位作家、摄影师,冒雨对东津大桥桥名的安装过程进行了独家采风。襄阳人民正满怀喜悦地等待通车日子的到来。 当下,离通车的时间只有一周了。**人讲究周而复始、继往开来。两桥的建成将极助襄阳经济的腾飞。 襄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过江还是机驳船轮渡,是有个叫划业社的负责,老百姓出5分钱就能过江。与打渔的渔业社同时生产在汉江里。襄阳人亲切地称呼汉江叫襄江。建桥之前,襄阳城是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中心,樊城群众求学、治病等要到襄阳城去。由于600公尺宽的汉江水的阻隔,出行很不方便,遇到涨水或产妇临产危机时刻,更显交通不便之处。1969年9月6日,开建襄阳第一座跨汉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铁路桥长892.6米,公路桥长812米、该桥是焦柳铁路线上的三大桥梁之一,全民动员参与建设,襄阳各单位都按要求派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日夜干打桩、挖砂、挑土的活儿。到了吃饭时间,各单位做好了饭,用大木桶装着,用板车拉到现场。由于劳动量大,安排吃的荤菜次数比平时多一些。吃的营养保证了,大家干劲更大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整个建设劳动场面热火朝天的。当时工人阶级在社会的地位很高,迸发出极高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他们除了在厂里生产以外,还为了当时战备需要,参与城市防空洞的工程建设,一桥开始兴建的时候,许多工人师傅们都加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那天,整个襄阳都沸腾了。 九十年代又建成汉江长虹大桥,就是百姓俗称的二桥。二桥建成后,与一桥捆绑,长期收费,制约了襄阳经济的发展,社会怨声载道。四桥南岸位于万山西贾州村地盘,是汉十高速公路桥,与摩托以下行人无缘。再后来,三桥和五桥几乎同时开间,到现在俺还想不明白,为什么先建好的桥称为四桥,而多年后后开工的桥叫三桥。 桥梁是江河之魂,是两岸人民的福祉。当下,在襄阳城市区域内,从西往东依次建有四桥、三桥、二桥、一桥、五桥五座桥梁,形态各异,各有千秋,分别发挥着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外环交通、市内交通等功能。 笔者从十年前开始关注起汉江两岸的风情,当然也包括交通桥梁,先后撰写了《雨中游襄江》、《静静的渡口》、《城南骑行》、《三桥的渡过》等文章,在写《雨中游襄江》时,鱼梁洲大桥正在建设,该文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征文,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东津经济发展迟缓,庞公杨家河人民相对富裕,汉江交通的牵制是主要原因。随着东津大桥的建成,《静静的渡口》所描述的杨家河、东津渡口将成为历史,同时成为历史的还有两岸依靠轮渡的生活方式。《城南骑行》、《三桥的渡过》是近期作品。 一起拿出来与朋友们共享,共享的还有两桥建成后襄阳人民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