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2461 U
- 金钱
- 9857 ¥
- 积分
- 12436
- 好友
- 11
- UID
- 182333
 
- 最后登录
- 2015-12-28
- 在线时间
- 75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31
- 精华
- 0
- 主题
- 2100
- 帖子
- 3459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三、化境
化境为白鹅出瓶之解脱,幼蛾蜕蛹之羽化,行云流水,往复自由,透透亮亮,圆圆融融,正所谓“山光晴后雨,江色晚一清”。化境是一种悟境,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业已超越了摄影矛盾的对立,把诸多分别统一于心灵之中。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终点又回到起点,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化境就是螺旋形回归初时的平淡,磨难之后的返朴归真。十月怀胎的苦楚,分娩前的陈痛,都随断脐而化解为新生命的欢乐,又速归于平静。山虽万重而层次分明,天虽无垠而意境深远。一切的迷惑,一切的虚妄,一切的狂躁,恰似一场春雨后,缤纷残红流水去。
化境是微妙境界,妙在一个“化”字。化是变化、化解、化合诸意,含变易之义,但与初境、困境时的变易有根本不同。化境的变易是融通、圆润、自然、微妙的,而后两者是对抗、生硬、别扭、粗糙的。初境是形变,困境是意动,化境是神化。初境的热情启动,困境的动量聚积,至化境就由量变上升为质变。出神入化,从初境的盲动困境的躁动变化为化境的灵动,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化境的微妙,其一表现为艺术风格的多样和层次的丰富,具有细密的分别。在前两种境界中,艺术主体的灵智尚未真正启发,摄影创作多为机械的摹写、生硬的排列组合,少有心灵的顺畅流露,因此单调雷同。及至化境,灵智得到发展,逐渐化形为气,化实为虚,化有为空,化意为神,心境顿然洞明,至虚灵至空灵,便或隐或现各各显出真元本性,衍化出自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且,化也大有讲究,并非一化就能登峰造极,大化小化深化浅化各有应境,化到哪种程度就升到哪种层次,大境中又生出许许多多小境,有了悟的,也有拖泥带水的,构成瑰丽的艺术伊甸园。其二表现为创作过程的流顺和艺术作品的情真意切。拆妙字,即是“少女”。清纯、柔和、飘逸是少女的风韵,也应是妙境的特色。进入化境,摆脱了功利诱惑,放下了执着勉强,变得自自在在,清清纯纯,坦坦荡荡,艺术与生命融化合一,一又化为无,一切皆由心发,无障无碍,真诚流露,妙趣自生。
化境是清明境界,明在一个“静”字。静是宁静、清静、寂静。静是松弛、通畅、自由,是一无所有,空空寂寂的境地。水深则静,静既是修炼高境界的必具的心态,又是高境界必呈的心态。水静波平呈万象,惟静而后能清、能明、能空、能灵,才能天人合一,印证冥冥大道。静要彻底,静到无染、无相、无念、无住、无执,佛性湛然。静又不是不动。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静极而动,天然自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经历了艺术创作的坎坎坷坷,心得到了反复的锤炼,经过无量的洗炼,享受光明的沐浴,渐渐平静下来,宁静起来,荒漠成绿州,真算踏上艺术正道。此后,无论艺术心态、创作行为还是作品风格都有了本质的改变,技术技巧形式都趋淡化,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一切轻松随意,形直而意曲,理显而情深,意境幽深旷远。
化境是大度境界,大在一个“空”字。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空灵妙有,有中之无,无中生万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空灵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心空才能纳宇宙万物,有容乃大。空是静的极致,悟的结果。放下心来便是真悟。虚心以待,没有偏见,没有成规,就能智慧,就有灵感,就时时创新。空灵中,思维任意纵横,无滞无碍,上可穷九天,下可达四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弛骋亿万里,随心所欲创意境。空,则灵气往来。空是大手笔,是大气度,是大气象,是大境界。
化境又是自然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恰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中事。化境是努力解卸的松驰,灵性闪现的火花,应来不期而至,未应来强求反远,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入境前,迷迷朦朦,不识庐山真面目,却道山中多风光;入境来,空空明明,洞悉此山却也无。喝茶还是喝茶,拍照还是拍照,花开花落平常心。
四、入境与破境
境界的提升实质上是不断入境、住境、破境、转境的过程。所谓入境就是进入境界,住境就是滞留于境界,破境就是超越境界,转境就是此境界迁渡彼境界,统称为境界相。四种境界相中,入境破境为主,住境转境为从。其实,住境是入境与破境的缓冲,转境是破境的自然结果。
入境是为了破境,入而不破就成住境,停留在一个层次上不能上去。破境是为了转境,即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作形象的描述,入境为加法,破境用减法。入境是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把原不具备的东西掌握好;破境是悟道的过程,把入境掌握的东西过滤,该放下的放下,把真正合乎本性的那部分纯化编入“心灵程序”㈢。这就是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相应于摄影的三种境界,就是初境为学法,困境为执法,化境为破法。
境界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细致、艰难的过程。从悟的程度来分,有有为境和无为境,是指境界的层次。有为境,关键是“取”,要学习,有吃苦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去承受别扭、生硬、不自然的训练。同时又必须明察秋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掌握好火候,文武适当,否则极易走火。无为境,关键是“舍”,要省悟,有空明的灵性和大度的气象,随机应化,否则春蚕自缚,难免入魔。从悟的迟速来分,有渐修和顿悟之别,是指修为的方法。修境的法门很多,但都应人而设,利根者当然最好是顿悟,平常根器必须老老实实,步步为营,渐修的好。
凡做事都离不开入境破境。入境不易,破境更难。境界提升的关键在破而不在入。所谓破境,说穿了就是破执着破痴迷,层层深入,剥开假我,明心见性,呈现真我。相应于层次渐进次序,破境要破三个关。一破功利诱惑。对人来说,功利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形的诱惑。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功利圈里打转转,抱着利害成败、功名地位生活,患得患失,畏畏戚戚。功利使人变得世俗、世故、迟钝甚至愚蠢。功利的人会努力保持既得成果,唯恐失去,因而对未知境界心怀恐惧,无形中抵抗新事物,构成了通向高境界的障碍。心底无私天地宽。超越了功利,才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出发点来片面地看问题,才能用公正的态度来探索真理,从而走入正道。二破情感困惑。从本质上讲,艺术是情感的,但情感有大情感和小情感之别,艺术需要的是近乎人类本性的大情感,而不是与个人利益攸关的情感倾向、情感偏向。人是情感的动物,往往受感情的支配而失去准确的判断能力,产生片面的认识。情感是最微妙的困惑,它象无形的绳子,缠绕出了千奇百怪的“情结”还叫人不明不白心甘情愿。情感倾向使人迷痴、迷朦、迷失。人最大的情感困惑,莫过于自恋,留恋于既成境界,成为破境的主要误区。作为艺术家,应该有超越自我的大情感,热爱一草一木,热爱一山一水,热爱整个人类,热爱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挣脱自我的束缚,才能与宇宙合一。三破心智迷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为人类带来了智慧,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苦难。智慧是人类的骄傲,又是人类错误的根源。人因为有了几乎无所不能的智慧,所以总喜欢以宇宙的主人自居,肆意征服一切而不顾客观规律,因此常常用错了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智巧只是小境界,拙朴才是大境界。人应该明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明了人的智慧是有限度的,明了自然力的伟大,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去智弃谋,大气度大智慧,聆听自然的启迪,聆听直觉的启示,师法自然,循道而行。如果破了上述三个关,心也就放下了,变得空白,空灵,至纯至真,这就是空灵的境界。应无所持而生其心。心不住一境,无境而全境,就生动自然,就能启发人潜在的真正巨大的能量,无为而无所不为。
艺术拒绝计划。艺术境界的提升是心智修练的过程,自然也拒绝计划。入境破境都应该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上面提到过“境界的追求”,那不过是方便说法。就整个过程说,追求只能做为一种准备工作,真正得境必须放弃追求的心态。艺术境界也好,其他的境界也好,最终都归结为生命境界。纯正的艺术追求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得道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人未做好,既使学问再高,也不能说已把学问做好,那不过是假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与生命相结合,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吃饭、喝茶、睡觉之外别无二样的禅。
艺无止境。任何一种高境界都只是相对于比它低的境界而言,境界之上更有境界。悟了道,得了境界之后,还要不断地实践,修正自己的见地和行为,以至忘我忘境,否则常常要从高境界中落下来,又变得不自然。不以境界为境界方是真境界,没有境界的境界诚为大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