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太原解放战役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是抹不掉的印记,它们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从现存的太原解放战役遗址遗迹来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修建的碉堡,是阎锡山“百里防线”的标志性建筑。这些碉堡依山势而建,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以梅花碉、筒碉、地堡、暗堡、庙碉等为主,在这些碉堡中,庙碉以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和稳固的结构而堪称“碉王”,独特的造型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它是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碉堡战斗遗址。
60年前,阎锡山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实现“控制太原周边全部交通要点,及瞰制地形”的战术目的,在太原修建了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星罗棋布的碉堡,是太原城防工事的一大特点,因此太原也被称为“碉堡城”。当年,阎锡山特设了“碉堡建设局”,在留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汲取中外城市设防经验,专门研究碉堡的修建。到1948年底,太原的“百里防御圈”内外耸立起5000余座碉堡,太原因此号称是“可抵150万军队”的“碉堡城”,成为当时**设防最坚固的城市之一。 庙碉是牛驼寨防守太原东山四大要塞之一的核心阵地,是阎锡山的指挥碉,要想攻克牛驼寨,必须先攻克庙碉。它由石块和钢筋水泥构筑而成,墙壁厚度超过一米,炮弹打上去只能留下一个白点,异常坚固,其碉顶的坡度和厚度能够有效降低和化解炮弹的攻击 四周还有几个小碉,都有通道相连。下面沟壑众多,易守难攻,是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进攻中最难啃下的一块骨头。
在对庙碉的第一次进攻中,解放军就伤亡700多人,随着淖马、小窑头、山头等要塞相继陷落,庙碉已是三面受敌,成为一座怒海中的孤岛。1948年11月9日,人民解放军的火炮从不同方向发起轮番轰击,一颗颗炮弹裹挟着尖厉的呼啸飞向了牛驼寨,主要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数发炮弹,远在太原绥靖公署也能感受到它痛苦的颤抖,天崩地裂般的震动甚至使陡峭的劈坡崩塌,人民解放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仍然未能攻克庙碉,到第17天,人民解放军先后9次爆破,5次攻击,耗用了1000余公斤炸药之后,将庙碉炸开一道高2米、宽1米的缺口,震昏碉内守军,最终夺取了庙碉。
从牛驼寨烈士陵园出发,沿着黄土沟壑间的小道向东穿行约一个小时,就可以望见庙碉标志性的坡型碉顶,在它的周边,残破的壕沟、劈坡、地道依旧历历在目。庙碉的四壁上,弹坑累累,但都只伤及皮毛,庙碉一侧的豁口,则是当年留下的致命伤。从荒草丛生的豁口进入庙碉,昏暗而阴森,从射口钻入的光线映照在内壁上,赫然可见不知名的后人用白石灰粉刷的一行敌我双方伤亡人数,眼前的一切十分令人震惊。如今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经历了风吹雨打之后我们看到,这座昔日的碉堡仍然显得异常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