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家园》展现“原汁原味”黎族文化 斩获两项大奖
9月14日晚,“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颁奖仪式暨闭幕式文艺晚会”的现场传来捷报:代表海南参加本次会演的大型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从43台剧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本届会演“剧目金奖”和“最佳舞台美术奖”单项奖。值得一提的是,10个剧目金奖是按照两大剧目类别评选,即22台音舞类剧目中评5个金奖;21台戏剧类剧目中评5个金奖。 大型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是一幅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传承民族美丽梦想的音舞长卷,是2012年以来海南省少数民族题材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由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海口市艺术团)创作演出。 为全面反映黎族文化特色,创作大型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海口市艺术团多次组织主创人员深入到海南三亚、保亭、五指山、陵水、乐东、琼中等黎族聚居地进行采风,向黎族百姓学习,深入挖掘黎族原始创作素材,获取舞美、音乐、舞蹈等方面创作的第一手素材,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民俗专家意见,对剧本进行反复修改,从而将《黎族家园》打造成继大型黎族歌舞诗《达达瑟》之后的又一反映黎族题材的艺术力作。 9月2日、3日,歌舞诗《黎族家园》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连续两个晚上的演出,场场观众爆满,掌声不断,现场观众看到激动时,还跟着音乐节奏打起了节拍,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纷纷竖起母指点赞。观看演出的首都群众、专家领导、外国观众对《黎族家园》给予高度的评价,“音乐空灵,服装很美,舞蹈很美,特别是剧目运用这么现代的舞美和别出心裁的编排,让原始的民族元素变得这么吸人,让人一下子就了解了海南黎族的生活风貌”。
《黎族家园》在北京演出后,曾有一位会演组委会的摄影师说:“看了这么多省份的演出,这台是最美的!”一个简单的“美”字,背后是舞美设计总负责人蒙秦和团队们不分昼夜的奋战。“好的灯光和舞美一定是为舞台上的演出服务”蒙秦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开始设计到最终定稿,这中间他们设计了上百张稿。这样的精打细磨让《黎族家园》拿下了“最佳舞台美术”单项奖。 这一次,除了精彩的歌舞与炫丽的舞美效果,《黎族家园》另一个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对黎族文化“原汁原味”的呈现。哈鹰组合的原生态《围猎歌》、非遗传承人吉色开舞台上展示织锦技艺、黎族传统器乐鼻萧等,这些都让观众眼前一亮。不少脍炙人口的海南民歌,如《久久不见久久见》等也被融入了表演之中。 对于全体演员来说,几个月来的汗水与付出让他们收获了“最甜蜜的果实”。从14日晚上剧目获奖后,他们的朋友圈就被亲朋好友、同行们的祝贺与转发“刷屏”。演员陈晓莉说:“实在是太激动了,我们付出这么多辛苦是值得。” “感谢一路以来的支持者们,多方的努力与付出凝聚出这一部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海南风采的《黎族家园》。”蒙麓光说,感谢《黎族家园》剧组全体演职人员怀着对海南、对黎族人民深情的大爱,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心打造了这部作品!
副团长、省民宗委主任朱洪武介绍,海南省一直积极组团参加**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他们组织精干力量,深入挖掘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素材和历史上及现实中的民族团结素材,创作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在会演评比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和舞蹈诗《黎族故事》都获得了多项奖项,这些剧目创作起到了繁荣海南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 朱洪武认为,《黎族家园》的亮点在于黎族风格浓郁。该剧原汁原味地展示出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吸收了海南省少数民族题材类优秀节目的精华,演绎了多首久经传唱的黎族民歌,表现了许多黎族原生态艺术,将“黎族织锦”“咚铃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对于该部剧目,海南资深文化媒体人戎海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黎族家园》是总编导蒙麓光对黎族的民族精神和气质所做的一次全新探索。主创者通过服饰、肢体以及音乐、灯光、舞美等艺术手段的调动,不仅全新诠释了袍隆扣在黎族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赋予了袍隆扣更为深刻的寓意。在当前**文艺界大力提倡扎根生活、勇于创新、争创精品的时代大潮中,蒙麓光及其团队在《黎族家园》中所做的大胆尝试,体现出的是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化思想、创新理念的职业操守和与时俱进、敢于担当的可贵品质。 戎海称,《黎族家园》还有一点令人惊喜的是该剧的主创人员绝大多数都来自海南本土、其中不少还是少数民族,这在海南以往的大型剧目创作中并不多见。特别是该剧的舞蹈编导,不少是由海口市艺术团的青年演员兼任的。在海南舞蹈界辛勤耕耘数十年,蒙麓光用《黎族家园》向世人展示:海南舞蹈的年轻力量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已经有能力承担起海南民族舞蹈传承和发扬的重任,这也许是《黎族家园》更加深远的意义所在。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