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主题人像摄影-创作的方法与步骤解析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1 09:49:1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4#
发表于 2012-6-21 13:27:55 |只看该作者
超时空来了 发表于 2012-6-21 12:02

谢谢支持!要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除事前充分进行脑力支出外,拍摄阶段的经济支出也不会小。创作往往是一、二个人的事,一天下来六、七百块只能是最基本费用,三、五十块钱行吗?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一伙人凑在一起拍拍散片可以,很有经验的摄影师才能回家根据自己的片子,绞尽脑汁去凑合什么所谓的题材。话有点极端,但我是这么认为的,欢迎拍砖!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3#
发表于 2012-6-21 12:13:29 |只看该作者
云涯渡 发表于 2012-6-21 11:28

谢谢支持!我认为想出好片,非得知道这些。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15-12-21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7
精华
0
主题
149
帖子
240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2#
发表于 2012-6-21 12:02:54 |只看该作者

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20-5-29
在线时间
209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0
精华
3
主题
1089
帖子
1845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1#
发表于 2012-6-21 11:28:41 |只看该作者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0#
发表于 2012-6-21 11:25:29 |只看该作者
“发挥了最大影响力的**摄影家”
解海龙自传
1980年初,我开始自学摄影。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摄影技入明显提高,也曾在国内外各类摄影比赛、影展中人选、获奖。但题材杂乱,更没有个人风格。1990年,我再次去农村进行艺术创作,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孩子因生活困难,不能入学受教育,他们渴望读书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心用照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告诉富裕地区的人们,只要你能伸出双手帮帮他们,这些孩子就不会可成为文盲。当时我到处翻阅资料。了解**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携知**目前仍有两亿文盲,世界上每4个文盲当中就有一个是**人,这对我冲击很大。
1991年初,我买了地图,东拼西凑,找了一些经费,开始对边远地区进行采访,那一年,我乘硬座火车、搭拖拉机、驴车等交通工具,专门往大山里走,整整一年的时间跑了12个省、28个县、100多所学校,拍摄了70个胶卷。天热就往南跑。天冷就往北跑,去体会孩子们的辛苦。费用紧张,就住在老乡家里,吃饭总是两个饼子一碗菜汤,有时一天还要走四五十里山路。
其实条件艰苦并不是我最大的困难,要拍摄这一专题,很多人不能理解,当时社会上提倡主旋律,多拍、多表现明亮的一面。可这个专题记录的全是上老破旧、老少边穷,照片非但不能发表,而且还会惹来麻烦。可我坚定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我不能眼见这些孩子,在校园外面徘徊。很多孩子哭着要上学,家里没有条件,他们就上山砍柴,或捉些蝎子卖掉,或剪掉指甲、头发换钱,太让人感动了。无论如何,这件事也要坚持做下去,当时许多朋友做起了生意、发了财,可我想我只要把这件事做好,也就不枉拿相机,算是办了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在农村,我也总是遇到麻烦,到处受冷落,地方领导不愿意我给他门“曝光”,也不会想到这些图片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效益。这样一来,进度很慢,车子找不到,走路便是家常便饭。还有一次,我在一所刚下过雨的破旧学校拍照片,孩子们用破盆烂碗将教室中的积水掏净,但没曾想被一位年轻教师误解,扭打之中,弄得满身泥水,心里挺难过,我是一心为孩子、为贫困山区的教师着想,他们生活很艰苦,每月工资不足几十元(还要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垫付)。可当他们见我拍照,心情总是不悦,生怕给社会丢脸,百般阻挠。就这样,爬山涉水,风来雨去,每到一处就被那些穷苦孩子祈盼的眼睛所感染,往往一个心酸的故事没有溶化,又一个心酸的故事吸在心头。开始,我不由自主掏出一些零钱给他们,可毕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常想,一定要多拍快跑;让他们尽快得到帮助。
我经常和农村的老师住在一起,听他们讲述那些心酸的故事,又常常被他们立志农村教育的行为感动。
1992年4月,我将所有底片当中的40幅放大送给身边的许多人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感受。所有看了照片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们捐款。尤其是那一幅“大眼睛的小姑娘”,谁见了都会受感染。当时各种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效果也是始料未及。他们将捐款寄到**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不到八个月时间收到善款上亿元。许多人在汇款单上写道:“请把钱转给“大眼睛的小姑娘”’。有时一天就能收到捐款数万元。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的,原本以为这些照片不会发表,没想到却能引发社会上潜在的巨大慈善力量。这些人大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生活也不富裕,可容不得别人比他们更难。于是我趁热打铁,开始筹办个人影展,让更多的人了解现状,参予进来。
1992年10月,我的以“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为题的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北两地展出,这也是海峡两岸史无前例的。
北京的展览是**摄影艺术节中的一部分,当时有十三四个大型影展同时展 出,名家劳苹,还有许多国外著名摄影家也来参加。国内影展的作者,有吴印咸、简庆福大师。而我是无名之辈,因此影展放到过道上举行,没想到照片却引发了强烈反响,10天之间,数万人蜂拥而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老人边参观、边擦着眼泪、感慨万分。许多大中小学生排着队来参观。他们把钱放在地上,一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我第一次感受到摄影的巨大力量,也第一次认识到我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
十天之后,影展结束。华北油田将我的影展搬到油田继续举行,随后那里又掀起了结对救助失学儿童的高潮。武汉一家婚纱影楼搞店庆,老板取消了原计划好的宴请活动,用这笔钱搞希望工程影展,效果很好。这之后,影展又接着在广州、珠海、青岛、上海、合肥等地巡展,所到之处,即起轰动。
台湾岛上三大城市巡回展出我的影展,由《**时报周刊》主办。台北、台中、高雄共展出八十多天,一些刊物上刊出我的封面照片,并以题为“发挥了最大影响力的**摄影家”为题进行连续报道,在台湾轰动一时。
看到如此效果,我的决心更大了。捐款源源不断,每年以日聚增、数以亿计,各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悬挂了我的照片,北京地铁火车每节车厢贴满了我拍摄的宣传画。
1994年,我将拍摄照片获得的稿费捐助了5名青海省的失学儿童。孩子们来信说,不知称我是叔叔还是爷爷,也不知在哪里工作,感谢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1997年我将拍摄这组专题所使用的一架个人相机拍卖所得的五万元钱也捐助给了希望工程。
1994年8月**电视台“东方时空”为我制作了“东方之子”的专题节目。播出之后,电话不断打来。我坐出租汽车,司机认出了我,他们委托我把捐款转给山里的孩子。许多报纸杂志发表了关于我的文章。那一段时间,我每天收到三四十封读者来信,有捐款的,也有向我提供采访线索的,都称我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善事。
1994年10月,我的《我要上学》摄影集出版,我将画册分发给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名流,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捐款,许多党和同家领导人还捐款在沙藏等地援建希望小学。
我是1992年底调到《**青年报》任记者的。这几年来我利用出差之便,将**二十六个省的近百个县进行了来访,并跟踪采访了许多我曾们摄过的主人公, 了解了他们的近况,及时进行报道,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名气”的增大,报刊,电台、电视台、机关、学校、企业不断来找我,有的要求发表我的图片,有的是要来访报道我本人,还有的是请我做报告。我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别人讲述每一张照片后面的故事。
八年中,我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进行巡展并做演讲,每次归来,收获极大。在美国我在一家电台做直播节目,一个小时后回到展地,那里已集满了侨胞。他们说听了节目都落了泪,于是赶来捐款。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华 侨收到我赠送的一幅原作后十分感动,立即捐资十二万美金,交给我们用做教育奖励基金。
我所拍摄的数十幅照片,涉及到失学孩子的,全部复了学,涉及到危困教室的,全部建成了希望小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曾这样说:“海龙的一张照片经常会引来一所学校,甚至不止一所。”他还说:“人们了解希望工程,大都是通过他的图片,首先是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于是便纷纷奉献爱心。”《大眼睛的小姑娘》照片早在1994年便被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在国家工商部门进行了商标注册,进行了法律保护。
1994年1月,**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跨世纪的钟声”大型义演,我的56幅作品被放大0.8x1.2米在会堂展出,这是**第一次在这里举办个人影展。
1996年**新闻摄影学会授予我“特殊贡献奖”。1997年**摄影家协会授予我“特别荣誉奖”。1998年人围**电视台经济台“改革开放 20年20人”特别节目。目前,希望工程已开展近十年,我所采访的孩子也已成为有知识的青年。“大眼睛的小姑娘”已读高中,并被推选为共青团**十四大候补委员。希望工程以其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这是建国五十年以来一件极有影响力的大事。目前,希望工程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援建希望小学7000余所,救助失学儿童22O万人。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也对希望工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摘自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sysyl/xie-hl/xhlzzh.htm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9#
发表于 2012-6-21 11:11:48 |只看该作者

国家摄影 > 郑建文的日志 > 正文

谈 谈 摄 影 创 作 激 情

2010-5-14 19:38:40     浏览:2429


谈 谈 摄 影 创 作 激 情

今天就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大家就“创作激情”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什么是“激情”,“激情”是十分强烈,难于抑制的感情。表现为激动、激发、激扬、激愤等。作为一名摄影者他应该具有这几种激情,特别是创作中的激情。下面分四个方面谈点体会:
一、 摄影头脑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摄影者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们拿着相机到处拍,按下快门就是一幅图片,似呼很简单,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需要一个拍摄者用敏锐头脑去思考、用犀利的眼光去观察、用勤奋的双腿去捕捉、用稳健和控制相机性能的最佳组合、用瞬间的速度去定格。这是我对摄影创作的体会和认识。一幅好作品必然是这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当然有些人会说:某某人的一幅作品就是他上街玩时随手“扫街”而来,但他能够拍摄下来就反映出拍摄者有这种创作意识、有这种敏锐头脑、有这种观察能力。这就是一种激情!在同样的一个场景下你为什么没拍?或者拍了为什么没有拍下最精采的瞬间?所以说一幅好摄影作品你不亲临现场是拍不到的、你设有敏锐的头脑(眼光)是拍不出的、你没有掌握好定格的瞬间是拍不生动的、你没有一定的用光、构图等过硬的基本功是拍不完美的。一幅好的作品它凝注了作者多少辛劳是可想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说照相傻子都会,谁都会按,不用教,更谈不上上学校,这种思想很普遍,社会上办各种班做都有,家长把小孩送去学美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钢琴乐器、武术等等,就是没有送学摄影的。但会照相不等于会摄影。这里有个误区,就是把摄 影艺术与用照相机搞混淆了。照相机就与同拿笔一样,你会写会画几笔不等于就写得好画得好。用照相机要照好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这也需要有头脑、有创作意识,与绘画一样要熟练、要技巧。好摄影作品一定是作者以他的头脑,表现他的思想而拍摄出来的。美国著名摄影家菲利浦 . 哈尔斯曼就说:“我长期以来认为摄影艺术家最重要的武装就是头脑。” 一幅摄影作品不管是什么类别、什么题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摄影家的见解与情感。
镜头不是相机的眼睛,而是摄影者的眼睛。在创作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摄影者的素质,这个素质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才气、学识、艺术、文学修养、体质等各个方面。我常对青年影友们说:想拍什么表现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拍美的健康的是主题,拍不美的亚健康的可能是种呼吁唤起,发现这些都需要拍摄者有敏锐的观察力。为什么在同样的场景两个在一起的拍摄者拍出的照片效果不一样呢?这就是构图思维的表现不一样,想表现的思想不一样,每个拍摄者的创作能力大小区别就在这里。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与学识及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但还需要一定的智力,这就包括美学、构图、用光、色彩等,要有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能相结合,这才能形成你最后的创作能力,也就是摄影头脑。

二、摄影动力

一些摄影人作品出不来,认为是本地区没有名气、名胜古迹,也没有地域民俗特点、镜头感不强,找不到好题材。好像没东西可拍。不像在云南、藏区、沙漠、海洋等地视觉冲击力强、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所以都想出去创作,似乎只有出了才能出片,才有创作激情。包括我在内也曾经有这种思想。外出创作很必要,主要是可以使拍摄者开阔眼界、激发创作欲望、学习提高创作能力。大家都有这种体会:组织一个创作团外出,全副武装,胸牌一戴,积极性很高,创作欲望特强,而且在外地又新奇特异,见什么都新鲜,特别能锻炼人,也丰富了人生的阅历,这是外出创作的优势。但若盲目的将好作品寄托于外出创作是很不现实的!首先,走马观花,这样的拍摄绝对没有当地作者或专业人士拍的有深度;其次,观察能力的欠缺,人生地不熟,很多特点你根本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再次,没有强大的经济能力,跑不起。许多得奖作品的作者基本都是当地人,他们熟悉情况,如国展金牌《气贯长城》得主周万萍就是住在长城脚下的农民,用的也就是一台国产相机。所以,我们创作的激情还是要立足本地。有人说,天天生活在这里,已见怪不怪, 这是审美疲劳的表现。如果都这样想,就谈不上有激情去创作了。这说明我们观察、思维还不到位!摄影题材有大、小、主、次之分,但拍摄题材还不等于拍摄主题,各地都有结合自身特点的题材,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结合自已本地特色开发挖掘潜力,农村的民俗、新农村的翻天覆地变化,大学的校园生活、生活小区周围的人和事等等都是我们拍摄的对象,都是我们创作的题材和动力。我们都希望生活在本地的人能够拍出本地的好的作品,可以在**拿奖。但我认为拿奖也不是唯一的目标,只要把拍摄激情立足了本地,大家都在用心去思考、去研究、去行动、去拍摄身边的人和事,去享受拍摄的快乐!
这里也顺便谈谈个人对各类摄影比赛评片评奖的认识:不管是国展、省展还是市展,评片是没有绝对的,片子的好与坏只是相对。不同评委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很多例子都说明了这点,有些国内比赛的作品没有入围的反倒在国外拿了大奖;有的是在A比赛中没有拿奖却在B比赛中得了奖;有些在甲比赛中拿了大奖的反过来在乙比赛中没有入围。当然,还有些有内幕的、不公正的比赛……。参与者不要把某一次的比赛看太重。好作品有高低,是好的作品总有一天是会被认可的。摄影者要看中自己多年不解努力的成果。记得上海建筑学教授金石声先生,这名业余摄影家从十四、五岁开始热爱摄影,积累了六十多年的感受,他说:“摄影之道,在于‘摄’而不在于‘影’,事物不在于名贵事物,只要你目有所视,心有所感,有些似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境界,你也能看得见抓得住,便会化平凡事物为神奇佳作。” 这就是说我们的激情要放在身边,“美就在身边”这是大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我们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去实践,去从中尝到甜头!更好的去体会拍摄过程,而不要过多的在意作品得奖与否。

三、摄影眼光

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眼光”,通俗而言也就是“悟性”。摄影艺术是一种平面表现,摄影者要学会利用摄影器材作为工具来熟练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摄影是视觉艺术,只有可视的形象才是摄影创作的唯一素材。眼光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可以综合表现抽象的感受,摄影作品是门很实在的艺术,它是由摄影者经过自己的意图取得(构架)由形、光、线、色的平面组合。这就是视觉要素上的形状、线条、结构、光影、色彩、质感、空间等各个方面。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常有这种体会,按下快门时激动不已,感觉特别好,但出来片子的效果却和想象中的差别很大。这种形象表现与现实感受的差距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摄影眼光不到位,审美判断能力及艺术素质上的欠缺。摄影要符合视觉要素,一些摄影者往往会忽略了用肉眼或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景象与按下快门后通过设定了的光圈、速度、测光点的不同等系数形成的影相是不同的。这个过程就是创作者的眼光,这个眼光就是对摄影工具特征的深刻了解和熟练的运用。
摄影者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我们的眼睛观察事物都要形成一种框架,也称为构图式观察。“观察的艺术就是摄影艺术”,这是加拿大摄影家弗里曼.帕特森论述的。对观察有两种理解:一是对拍摄对象的观察,二是对想拍什么的观察。我们有些朋友学习摄影观察能力较差。我说的是对想拍什么的观察。如有次“爱摄网”组织了一次人像创作,我发现有些参与者除了对几个模特左右拍外,对周围其他一切事物都不去观察。完全没有想去拍摄的意识。周边的荷塘、公园的人群、钓鱼者……是有很多可拍对象的。不是说今天拍人像就只观察模特,摄影者要学会有这种全面观察的意识。还有一些大学生热爱摄影,但他们谈起来总认为没有时间出去创作,也认为摄影创作就非要外出不可。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校园就是一块创作的园地。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就是一个整体,不要以为只有背起相机踏上旅程才是深入生活。要把“火热的生活”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起来。去年在师院讲课后,该校有的学生就开始在校园创作,前几天他们打电话告我说已经准备搞一个校园生活摄影展。观察生活的眼光是可锻炼成的,要善于总结经验,让自己炼就成一双摄影的眼睛。
科学发展给现在喜爱摄影的爱好者创造了优越的数码环境。初学者不要过早追求高档产品,2--3000元的相机就可满足摄影的要求,多拍、多抓、练头脑、练眼睛、练手脚,可以少花成本。数码相机没有舍不得按快门的概念。不像胶片时代我们初学时,按一下快门就意味着几角钱,那舍得呀!记得年青当工人时我厂铸钢车间主任只顾完成产量而不顾质量,钢水浪费严重,厂部批评他,他开车间大会时说了一句:没有产量哪来的质量!我当时认为这是什么逻辑?现在我感到用在摄影方面还有一些道理,不多拍怎么能拍出好质量呢?但我还是认为多拍是为练,练为提炼,要动脑筋会找出毛病才能有进步!我不赞成想出好片是从乱拍中得到,或抱着守株待兔拍摄的侥幸心理!

四、摄影手段

摄影手段也就是摄影者利用各种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有拍摄方法、技巧、角度,制作过程、新技法、新工艺等,这些运用都是为了突破摄影的局限,让影片更有冲击力,当然更要有它的内涵。这也表现和拓展了摄影者的眼光。摄影手段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同样的题材,同时一群人都在拍摄,这种情况会很多,一群人到一个地点或是一个模特围绕一圈人,这是最考验和锻炼摄影者的时候,你就要施展你的拍摄手段、眼光、用新的技法和完美的构图以及后期制作来脱颖而出。我们通常称这为打群架的拍摄方式,虽然大家都不愿意,但这确实能激发创作热情,锻炼摄影者的技能,学到不少的东西(观察人家怎么拍,现场请教比平时说教要深刻百倍)后期一起观摩时能找出差距,得以提高!,
摄影手段有很多,它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抓、摆、偷拍、特写、广角、角度、色彩、清晰、模糊、变形、后期制作等等都为拍摄手段。只是每幅作用的应用不同罢了,视觉表现形式可多样,目的在于它的艺术性。它没有顶端终点,只有创造创新。
这里我想重点讲下后期制作,大家通称后期制作是第二次创作,可见得它的重要性。摄影者一般都重视拍摄忽视制作,拍摄第一不可否认,有这样些人,一幅片子拍摄得不错,但片子出来地平线是歪的;有的胶片上的划痕、CCD上的脏点;不作剪裁;PS不到位等等都会使这张作品的成功大打折扣!说好听点叫毛糙,不好听点叫缺乏审美观,这样的人离一名摄影者还有距离。一张摄影作品的成功环环都重要!有些人你给他提出来他说都知道,但就是不做,这点要从开始就重视,养成好的拍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一张有内涵的照片不要轻易的放弃!居不知许多佳品都是通过第二次创作得来的!剪裁是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要反复去斟酌,剪裁会出现异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是多种效果!还有些所谓的虚片,模糊的,也不一定是废片,它可能具有强烈的动感。当然焦点不实是另回事,但也有有意虚焦达到另种意境的东西,这要有作者的思想,这种表达方式要能使观众接受。
综上所述:对一名摄影作者来说,他的思维、观察和想象都必须从摄影手段的特殊性出发,加上个人的审美追求相结合,通过摄影创作实践,在别人看来很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中充分发挥一个摄影人的一种特殊的、专业性的视觉感知能力,形成“瞬间的敏感”和“摄影的眼光”,达到对摄影的完美追求。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8#
发表于 2012-6-21 11:10:23 |只看该作者

国家摄影 > 郑建文的日志 > 正文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2010-7-19 9:02:50     浏览:1836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摄影作品,不能说它不好,但也说不上好在哪里,显得平淡、普通,缺乏亮点,打动不了观者的心弦。这种感动观者的感觉,就是摄影画面形式上的先声夺人。摄影主题及内容通过形式这一载体,传达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怎样的摄影作品才能打动观者的心弦?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鲜明的主题,内涵深刻,通过简练的元素交代环境,深化主题。除此之外就是强烈的形式美感,以达到渲染气氛,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

      在摄影大赛评选过程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参赛来稿,能够在短暂的瞬间吸引评委眼球多停留哪怕一秒钟的就靠画面的形式感,所谓抢眼,视觉冲击力。其实任何艺术作品往往都具备自身特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以及造型艺术,无不如此。
那么什么是摄影的内容和形式呢?

      内容,亦即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生活,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主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主观思想和看法;

      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用来表达的一种技巧与手段,不同的艺术赋予了自身所独具的一套形式表达规则。音乐的形式就是借助音符制造出旋律,舞蹈的形式就是用人的肢体语言塑造变化的形象。而摄影的形式表达主要就是运用摄影所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借助画面的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以及质感等诸多元素,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为众多观赏者所接受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的一种方法。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对作品塑造的功能。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摄影的不同属性和分类而有所侧重

       摄影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忠实、客观的记录功能和艺术创作功能。其纪录功能的属性往往被应用在科研领域的资料拍摄及新闻媒体的社会人文纪实报道等,尤其是后者,照片的要求着重在于画面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把对内容和主题的要求提升到了第一位,对形式的讲究放在了其次,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形式的作用忽略不计。这当然是摄影本身所归属的特性与应用的功能所决定的。而作为艺术创作层面的摄影特性而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时甚至因为形式所独具的形式美而独领风骚,自成审美的独立体。

    二.形式的表达在艺术摄影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艺术摄影作品固然需要鲜明的主题,但更需要烘托和渲染主题内容的形式这个载体。所谓艺术的特征就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后,又高于自然、高于生活,营造美感,产生意境。即使再好的主题和内容,假如缺乏形式的载体,只能是一个未经雕琢的毛坯,谈不上有什么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很多内容丰富的题材,由于作者缺乏对形式美感的理解和表达,使作品主题不能得到有效揭示,更无法达到艺术的境界,只能流于平庸和普通。

    于此可以看到,同样被表达的一个主题,由于不同作者对美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表现技巧技法的水平差异,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形式感就会大不一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诚然,借助摄影丰富的艺术语言,可以达到对形式感的强化。甚至借助当下数码后期Photoshop的强大功能,随心所欲,肆意发挥,使摄影作品在形式的表达上更是如虎添翼,使作者的想象力更富有任意驰骋的空间。但是,对摄影作品尤其是艺术摄影作品的形式感运用程度上的把握,还取决于创作者对艺术内涵和意蕴的理解。而这个度的把握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分界线,稍不留神,一个韵味十足的作品就会变成匠气十足的俗画。韵味是什么?韵味是一种含蓄,是一种超然,是一种灵气,更是一种境界;匠气是什么?匠气是一种机械,是一种刻板,是一种僵硬,更是一种庸俗。匠气的东西,往往留有刻意模仿痕迹,一味玩弄技法,涂脂抹粉,乍看很漂亮,然经不起推敲和艺术鉴赏,终究成不了经典。摄影者在创作摄影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对形式感的着重把握,也要避免斧凿痕迹的无意泄露,做到既自然贴切,又关照主题,使画面的形式与内容的表述相得益彰,作品因此而出彩,耐人品味,意境悠远。

    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摄影创作的终极目标

      作为一个摄影人的终极目标,是创作出一幅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能够得到众多观赏者认同与赞赏的优秀摄影作品。然而,摄影作品,尤其是艺术摄影作品创作的完美,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也常常会使摄影作品留下遗憾,被称为“遗憾的艺术”,确实,由于摄影瞬间成像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太多,气候条件,光线环境等等,都会给摄影者带来诸多的遗憾,但是,有遗憾才会有距离,有距离才会产生出缩小距离的愿望,能够激发起摄影者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为此不懈付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摄影艺术创作水平,直至进入摄影艺术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7#
发表于 2012-6-21 11:07:28 |只看该作者

国家摄影 > 郑建文的日志 > 正文

摄影创作的几点体会

2010-9-9 21:55:45     浏览:1236


一、摄影人要有哲学家的头脑。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感性与理性并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行。打破二维画面、三维空间、四维时空的现实制约,重构自我时空。明白自己究竟要拍什么,怎么去拍的问题。

二、摄影人要有高度的影像意识,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灵动与辯析并行。透悉立体空间结构转化为平面几何构成的原理及成影结果。清楚取景框中的影像与最后成行的图片的差距。

三、摄影人要有猎人般的眼光。典型瞬间,当机立断,抓住对象至美至妙的一刹那。发现重在表现,表现重在提炼。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

四、摄影人要强化摄影本体语言的自觉追求。低照度、低色温神秘莫测的光线:大俯大仰、刁钻怪异的拍摄角度,往往会出现意外奇观。大与小、曲与直、动与静、虚与实、红与绿、黑与白等等审美元素在对比中,常常会彰显独特的灵韵和强烈的心灵振憾。

五、摄影人要有创作欲望和冲动。激情能产生动力,激情能喷发灵智和创意。用灵智释放快门的作品才能触动别人的心。

六、意境是作品的创作结果,所以它必然体现作者的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精神觉醒的大彻大悟。意境是摄影作品有无民族文化品位的试金石,也是各类创作题材追求的极致。心物交融,景有尽而意无穷。

七、作品要赋于生命灵魂,要有血有肉有灵韵。要贯穿一种精神,鼓荡一种气势,涵盖一种时空,抒发一种情怀,演绎一种哲理。风景作品要超越原风景,风情作品要超越原风情,深厚的意蕴要超越具体有限的画面。

八、摄影创作要不拘一格,不守陈法,求新求变。不怕大起大落,不怕大开大合,当放则放,当收则收,收而不失之于拘,放而不失之于狂,夸而不失之于度。做到点画不多,然意蕴有余。

九、个性风格的定位。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偏爱去定位自己的创作风格。或以山水风光为主攻:或以民族风情为侧重:或以长焦专拍花乌动植物和人物特写:或以市民生活,大街小巷,校园见闻等都市风情为主题。瞄准一个目标,当投入全部情感,沉下心来,搞深搞透。

十、加强艺术概论、摄影美学和各姊妹艺术的综合修养,吸收诗文的想象、韵律、和意境: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美术的色彩、线条、和构图:舞蹈戏剧的肢体语言和立体造型。修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知能力。它象灵犀、象神光、象魔方在牵引你的思维,启迪你的顿悟,哪怕是瞬间咔嚓之即,也会映照到你的创作实践之中,撞击出艺术灵感的火花。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5-25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精华
0
主题
62
帖子
69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6#
发表于 2012-6-21 11:01:30 |只看该作者
                                  《影像**》**摄影大赛深陷尴尬 评委难辞其咎
                   作者:摄影 来源:www.sheying8.com发布时间:2012-1-17 0:59:00

    据山西省晋城市政府官网《晋城在线》2011年12月15日报道,第九届《影像**》**摄影艺术大展圆满落幕。然而,宣称“圆满”的大展一点也不圆满,急于谢幕的大赛无法谢幕,因为就在《晋城在线》去年12月23日公告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后,晋城市知名摄影师白锁亮于12月29日开始在自己的博联社实名博客发表了两篇博文,炮轰《影像**》最高获奖作品全部造假。

    白锁亮的两篇博文主要针对的是最高奖社会记录的单幅大奖作品《圆梦》和组照大奖作品《雄志越太行》,白锁亮提出了《圆梦》存在的10大疑点,怀疑是采用标准焦段平拍和广角仰拍的两幅照片拼接PS而成,组照大奖作品《雄志越太行》中,8幅作品中有5幅涉嫌PS,并一一做了图文并茂的说明。

    白锁亮的博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和摄影爱好者纷纷参与讨论,有谴责组委会敷衍塞责的,有声讨获奖作者急功近利居心不良的,有骂评委浪得虚名的,有质疑大赛潜规则的,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圆梦》曾经在其他赛事中获奖,有违参赛规则。笔者针对此事件也曾撰文《影像****摄影大赛大奖作品涉假坏了谁的名声?》,文章在博联社博客和《市长杂志网》发表后,也倍受关注,许多网站和论坛纷纷转载。

第九届《影像**》**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虽公告大赛落幕,但照片打假烽烟弥漫,令大赛陷入尴尬的境地,以至于组委会来不及颁奖,不得不于2012年元旦公休假日期间的1月3日再次发布公告声明,决定聘请数码技术专家对本届大赛全部社会记录入选作品进行再鉴定。日前,倍受关注的再鉴定结果尚不见组委会公布。

    就在笔者的《影像****摄影大赛大奖作品涉假坏了谁的名声?》一文发表后,还有有网友跟帖,称其对组照类和艺术类获等级奖共18张作品进行了搜索,结果有8张在其它比赛中获过奖,即不符合比赛规则,另有一名网友跟帖称“记录类组照中二,三级收藏作品目前各有一组是在**其他影赛中获过奖的,百度同名同作品一搜便知,违反主办方规则的不知如何处理?主办方睁只眼闭只眼的话那就对众多严格按照参赛规则参赛的**影友太不公了”。看来,本届《影像**》摄影大赛问题还真是不少。

    第九届《影像**》获奖作品涉假被质疑,看似意外,也属必然。从周老虎、藏羚羊、广场鸽和桑玉柱的“金像门事件”等影像造假中不难看出,只要属于公开的摄影活动,造假照片想蒙混过关实属不易,纵然组委会、评委会等有心潜规则,也会颜面尽失,必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定发光的艺术期盼的是诚实与精湛。

    那么,是谁导致了本届《影像**》身陷尴尬?白锁亮吗?诚然,这次大赛搅局者是白锁亮,但我们没有理由责怪白锁亮,相反我们更有理由支持白锁亮这个打假英雄,如果白锁亮发现了问题保持沉默,那他就不配担当组办地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身份,也同样会令摄影界所不耻。令本届《影像**》身陷尴尬的直接导火索明摆着是两个大奖作品,但笔者认为涉假作者也并非罪魁祸首,因为拿什么样的作品参赛是人家个人的自由,更何况现在又有人发现另有作品也涉嫌违规,违规造假者名声受到影响毫无以为是必然的了。回头来再质疑组委会,可是在发起活动之初组委也制定了参赛规则,即使遭受置疑,但好像也能找到些推卸责任的一些理由,我们虽然不知道组委会有没有潜规则,但必定从表面上看,人家组委会把评选的权利交给了评委们,所以,不管咋地,评委都难辞其咎。

    笔者查阅了一下当初的征稿启事,组委会聘请了9名著名摄影专家组成评委会,9名著名摄影专家是什么概念?评委会的阵容不能说不够强大吧?说明组委会也不是不重视本届《影像**》大赛,然而本届大赛却是怪相连篇,说明了什么?以笔者看只能说明那些所谓的著名专家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只是浪得虚名的张眼瞎而已。

    倍感滑稽的是,有些所谓的评委在评选活动中,还不忘炫耀炫耀自己,为自己戴戴高帽,在总结本届大赛特点时,某评委就说出了“邀请到了我国的一线评委,评选水平非常高”,“评委们非常认真,对每一幅照片都反复斟酌,认真评选出最优照片”,“运用了高科技”。言外之意,好像他们这9名评委就是全**摄影界的泰斗,其他人靠边去,真是恬不知耻。

    为了避免那些浪得虚名的“著名专家”再给日后的其他摄影大赛带来不必要的尴尬,笔者认为有必要把担任本届《影像**》大赛的评委名单拉出来晒晒,以便其他摄影赛事组委会在组合评委时容易甄别谁优谁劣,也可敦促那些所谓的专家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笔者通过了解得知担任本届《影像**》大赛的评委分别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艺术摄影协会执行主席朱宪民,**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解海龙,著名摄影家李少白,《**摄影家》杂志社副社长刘伟,晋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莉,晋城市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郭宗泽,人民摄影报副总编、**新闻摄影学会国内部副主任李涛。(评委照片见后)

    笔者不知道当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评委们知道他们所评选出的杰作居然是被参赛者提出的质疑,致组委会蒙羞后如何感想,如果这些所谓的评委们还有一点上进心的话,笔者建议不妨先放下以往的光环,拜白锁亮之流的摄影爱好者屈尊交流,或许对自己水平的提高会有所帮助。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使人进步,但愿那些所谓的评委们好自为之。

    维护摄影艺术的纯净,让真正的精品放光,这是众望所归,但照片打假,不仅要求摄影爱好者都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作为评委,更有责任扛起打假的义务,必定再合乎完美的作品,需要评委来执行,如果评委张眼瞎就会导致摄影比赛失去公正,失去公正的摄影活动,不仅会伤害摄影人的热情,还有可能会把一些摄影人的摄影的方向带入歧途,危害不容低估。所以,不管摄影参赛活动规模是大是小,组办者都应该持有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尤其是选择评委这个环节,千万马虎不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