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流行的下午茶,当然就会有它独特的生活方式。樊城鹿角门进去的那条街,每天就有一帮人聚在那儿喝着襄阳黄酒。 鹿角门城门楼几年前就开始不紧不慢地重建,建成开放之日也不知到何年何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门楼建的再高大,也抵不过现代的高楼大厦的气势。街道很窄,错综复杂的电线穿过马路,盘亘于每家每户门前。再窄再乱,但是这里的居民住的习惯,毕竟这儿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个年头的居所。周遭高楼已包围了这条典型的樊城老街,拆迁传闻一条条传来,并不影响他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街道老了,减慢了它的步伐。 每天下午四点,位于老街一角的黄酒馆的跑堂山瑞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他备好了一壶又一壶的黄酒,熟练地招呼前来喝酒的人。苦力、贩夫、板车帮、职员、船员、退休工人,岁数都在六十上下。他们来的时候,身上揣个一二十块钱就行,衣着随意,穿个背心、短裤、拖鞋都行,有的还带了个收音机,边饮酒,边收听传统评书、相声什么的。环境不敢恭维,喝酒的桌子、板凳也很简陋,叫上一包花生米、蚕豆,或到卤菜店称几元钱的凉拌粉丝,就着黄酒,几个老哥们就能消磨几小时的时光。常客还有各自专门的酒杯,酒客来了,山瑞即刻转身取来,斟上满满的黄酒。岁月的流逝已经写在了他们的额头上,也写在了他们佝偻的举止里。很久以来,这里一直是“冷兵器”时代,不提供热菜、热饭。直到去年底,这里才有了改观,有一对夫妇推来了餐车,经营炒菜、炒饭、炒面。也让这儿增添了不少生机。 黄酒馆一直营业到黄昏的七点左右。黄酒是自制的,味道是那么爽口。酿制的时候,上面还漂浮着贪嘴的蛾子,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酒客们那么深爱这里的黄酒,不然他们怎么能一天又一天一碗又一碗地喝下去?熟悉的酒客,有时囊中羞涩了,会赊欠个三碗、四碗的酒钱,山瑞就取来粉笔,在店前墙上的牌子上歪七扭八地写清楚:“杨驼子欠12块。胡子朋友欠10块。”也有写上“年前小宋的朋友欠5.5块,逃跑。”酒钱不还清,山瑞是不会沫掉的,欠酒钱的人也不会沫掉。原来,这是个别人一时结不清酒钱,就不辞而别,到别处打工去了。但这区区的酒钱,以后绝对要用苦力挣来的钱付清的。真正“跑路”的人毕竟在少数。 不远处的汉江生生不息地流淌,在这里,静下心来,甚至能听到它流淌的声音。坊间说,用汉江水酿制的黄酒或制作的豆腐味道特别好,虽然襄阳的黄酒不是清澈的江水直接酿制的,但它跟江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点倒不假。老街身边不时有衣着时髦的女郎走过,也有小青年轰鸣的摩托声传来,这与他们的慢生活有着鲜明的比照。 老街早晚要消失,老街的这家黄酒馆早晚要关张。不知那日后的高楼林立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简单、惬意、巴适的生活场景? 搜索
|